老话说得好,“人不行貌相”,但在这个互联网年代,这句话或许得改成“人不行‘网’相”。你永久猜不到,那些在镜头前年月静好的网红,背面藏着怎样古怪的故事。最近,一位四川大叔凭仗“放牛日常”走红短视频渠道,账号粉丝涨到17万,谈论区一片“治好”“神往”的夸奖。可谁能想到,这位看似老实朴素的“放牛人”,居然被眼尖网友扒出是十年前轰动一时的“绝命糖师”,一个用冰糖假充卖给瘾君子的欺诈犯。
这个叫“放牛人与妞妞”的账号的主人是个五十来岁的大叔,天天发些养牛的日常:今日给牛梳毛,明日上山割草,偶然还跟牛对视几秒,配文“妞妞又偷吃我家白菜了”。配上慢节奏的BGM,俨然一部村庄田园纪录片。视频里他穿戴褪色的迷彩服,脚上永久沾着泥,说话带着浓重的四川口音,粉丝们亲热地喊他“牛叔”。
谈论区起先画风调和,直到一条留言炸开锅:“这不是‘绝命糖师’吗?”有人甩出一张十年前的新闻截图,标题赫然写着《男人用冰糖假充贩卖,多名瘾君子中招》。相片里的嫌疑人戴着手铐,眉眼和“牛叔”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网友们顺着头绪一扒,好家伙,这哪是普通农民?清楚是当年靠“假毒品”欺诈40公斤冰糖、把吸毒者当傻子耍的罗金成。
面临质疑,大叔在谈论区回应:“是,这是我十年前的事,但现在的我做正能量。”随后又火速删评,可互联网的回忆早已截图存档。
时刻倒回2015年,四川成都大邑县。那会儿的罗金成仍是个瘾君子,穷得叮当响,因为吸毒,老婆也带着女儿离开了他。某天他盯着家里白糖罐子,忽然灵光一闪:已然吸毒的人连面粉都敢往鼻子里塞,那用冰糖假充岂不是门稳赚不赔的生意?
说干就干。他专门加吸毒者的群,头像换成穿戴皮衣的社会人,朋友圈发些“刚到的货,纯度99%”“精品冰糖”之类的黑话。最绝的是他搞“一手交钱一手交货”,买家收到货后,他立马把人拉黑,横竖对方也不敢报警,究竟买毒品自身就违法。
这个罗金成因为从前坐过牢,在监狱里读过法令书本,所以他用冰糖冒充毒品出售时,单笔买卖控制在1000元以下(其时欺诈罪立案规范为5000元),附赠茶叶和质检陈述,坚称自己卖的是“真冰糖”。后来觉得冰糖的本钱过高,又把冰糖后来换成更廉价的明矾,让一些瘾群子吃出糖尿病也不敢报警。
短短几个月,他卖出40多公斤“假毒品”,赚得盆满钵满,直到警方破门而入,才发现缉获的“毒品”满是冰糖。终究,他因欺诈被判10个月,罚金3000元。江湖从此留下“绝命糖师”的传说。
出狱后的罗金成像人间蒸发了相同。直到2025年,“放牛人与妞妞”账号走红。视频里的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,给牛喂草、整理牛圈,偶然对着镜头咧嘴笑,显露被烟熏黄的牙。产品橱窗里挂着215件产品,从腌菜到腊肉包罗万象,简介写着“自家种的,定心吃”。
可仔细的网友发现,他直播时从不提曩昔,乃至故意逃避“大邑县”“十年前”之类的关键词,直至被网友认出是十年前的“绝命糖师”。有人质疑他是在消费磨难博怜惜,也有人觉得“人家坐过牢就不能重新做人了吗”?
罗金成的人生像一部黑色幽默电影,每一帧都写满对立,他懂心思学(研讨吸毒者不敢报警的心思),熟读《刑法》(钻法令缝隙),乃至用“附赠茶叶”假装合法生意,把人道缺点拿捏得死死的。这种“鬼才”若用在正途,或许真能成事。
从吸毒者到欺诈犯,再到放牛网红,他的每一次“转型”都是为了活下去。有网友说:“假如他真痛改前非,何须揪着曩昔不放?”可当他在直播间收到“来两斤冰糖”的戏弄时,那声尬笑又显得意味深长。
社会该不该容纳有前科的网红?法令上,他早已“赎罪”;但道德上,大众人物的污点永久会被扩大。正如专家所言:“他用牛和阳光打造新人设,若是诚心悔改值得尊重,若靠炒作吃‘黑前史’盈利,就该被。”
罗金成或许永久都不行能理解,为什么网友既爱看他的放牛视频,又不由得扒他的黑前史。这个年代,流量就像他当年卖的冰糖——看起来纯洁无害,细品却五味杂陈。而真实值得沉思的是:当“治好系网红”与“绝命糖师”的身份堆叠,咱们该用怎样的尺子,去测量一个人的重生?